Posted on 2019-06-192019-06-27 by aranrust — 1 則迴響家庭中可以有更深的了解與述說 ー【真識】核心精神與服務說明 (三) 為什麼我要做【內群溝通】服務?因為我希望看到在我們的家庭中發生一些改變。 . 家人之間有時候很陌生。很諷刺。雖然認識數十年,可能時常相見,甚至每天相見,但彼此並不了解。 許多兒女不知道父母的青春歲月,不明白他們的事業歷程,不知道他們的曾經的心願,不知道他們經歷的委屈和無奈,不知道他們的犧牲與委屈。不知道怎麼理解他們,也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的兒女訴說他們。 幾乎每次有人祖父母離世,在臉書上張貼紀念文,都會寫「真是遺憾,沒有趁在世的時候多了解您的故事,多聆聽您想告訴我們的話。」這樣的遺憾,明明是可以避免的。 因此,【真識】一開始的出發點,就是為任何「一般人」撰寫傳記 — 替兒女與子孫記錄父母或(外)祖父母的人生歷程與心得感悟。 隨著網路上知識呈爆炸速度增長,「書」愈來愈不是知識的載體。愈來愈多人珍藏書,是作為陪伴在身邊的紀念物。最值得終身珍藏的,將是那本撰寫自己家人至親、重要回憶的書。 . 除了撰寫家庭紀傳之外,我希望家人之間在各種情境、場合,有更多深刻對話與傳承。 在生日的時候,除了吃蛋糕、吃大餐,可以在這個時機,述說歲月的心得、感恩、道歉。 在結婚紀念日,除了出遊慶祝,可以溝通彼此相處中的點點滴滴,可以一起思考日後家庭經營的方向。 在生命的結尾,有合適的方式彼此道別,可以思考帶給彼此的啟發與影響,可以和重要的人說出最後的話,將值得紀念的物品留給合適的人。 我希望透過【真識】這個事業,提供一系列的服務,從紀傳撰寫,到聚會規劃,到紀念物設計…讓家人之間有更深刻的理解與對話。 (系列未完待續)
Posted on 2019-06-192019-06-19 by aranrust — 1 則迴響服務對象與形式 ー【真識】核心精神與服務說明 (二) 系列前文:大眾傳媒 vs. 內群溝通 — 【真識】核心精神與服務說明 (一) . 如果說得更具體一些,【內群溝通】可能服務的對象與形式,包括以下這些類別: . 一、家庭與家族的內群溝通 對父母的追憶紀念,或是家族中長輩的傳記 在重要節日與紀念日,對家人的表達與訴說,營造深刻連結,凝聚真誠的情感 在生命的末尾,向家人與關愛的人最後的表達 (感謝、道歉、讚美…) . 二、企業與機構的內群溝通 合作對象:公司、醫院、大學、政府機構 讓同仁之間經驗與創見可以流通與分享 讓各部門前線同仁看到的實況、心聲,能被決策者與管理層聽到 在重要節日 (例如尾牙、成立周年) 規劃活動,能真實塑造整體的向心力與努力共識 讓員工的辛勞與心血得到肯定與深度認可 讓經營者的經營方向與願景,得以和員工、重要客戶、合作夥伴彼此分享 與重要客戶分享見解、企業經營走向 . 三、產業群體的內群溝通 合作對象:產業協會、具領導地位的企業 交流產業內部新趨勢與見解 引導形成產業價值鏈、生態系 引導產業與政府、相關產業進行有益全局的協調溝通 . 四、專業群體的內群溝通 合作對象:專業公會、行會 進行專業知識的分享擴散 表彰專業群體中榜樣人物、擴散重要的見解主張 集結、訴說專業人士經歷的故事,促進社會對其了解 專業群體溝通形成共識,以利與政府、相關產業進行有益全局的協調溝通 . 五、政治領袖/團體的內群溝通 合作對象:縣市首長(候選人)、縣市議員(候選人)、立法委員(候選人) 長期聯繫地區居民與重要領袖 呈現內容包括: 對地方事務的參與和關切 討論重大政策課題 呈現地區人們的多元期待與見解 論述願景與方針 對國政與地方事務的貢獻 建立個人風格與聲望 . 六、民間組織 合作對象:協會、基金會、校友會、信仰團體、興趣與志業團體… 重要成員之間長期溝通目標願景、策略方案 凝聚組織成員之間的向心力,以利推動重要業務。 呈現組織目前管理團隊的執行計畫與成效益處 . 對於上述對象,【真識】的具體服務項目包括: 顧問與策劃:從情境評估、目標設定、對象確認,到方法與計畫 文字撰寫類:書籍與刊物撰寫、傳記與故事撰寫、演講稿、重要信件、關鍵文件、電子報與網路文章…多種形式的文字撰述。 紀念與活動:尾牙、壽誕、評獎、紀念日、團聚活動、紀念物設計製作…等各方面之規劃與執行。 . 系列下文:內群溝通 今日的社會意義 ー【真識】核心精神與服務說明 (三)
Posted on 2019-06-192019-06-19 by aranrust 大眾傳媒 vs. 內群溝通 — 【真識】核心精神與服務說明 (一) 我的職涯最初十年,主要是以公共事務為事業的核心。先是擔任政策研究員,後是以寫作(專欄與出書)為切入點,討論人才培育課題。 . 在我工作接近十年的當口,我一再思考:我接下來的十年,二十年,三十年,我要做什麼樣的事?是這個世界所需要的、是我在這個時代與環境合適的位置、是我的才幹最得當的發揮? . 從 2017 年,開始經營【真識】這個事業,從「家族紀傳」服務開始,隨後在案件上日有擴大與調整,現在,【真識】的事業核心將鎖定在:【內群溝通】這個主軸。 . . 在做【真識】事業的過程中,我發現社會中確實有兩種溝通需求: 第一種是大眾傳媒: .針對大眾,對象極不特定,彼此之間基本上是陌生的 .溝通對象:彼此之間一致的關切與利益甚少,是彼此分散的民眾 .溝通目標:刺激短期購買欲,或是品牌印象與好感(培養長期購買欲) .KPI:往往是直接銷售數字、點閱率 .接收資訊的對象幾乎沒有專業知識,基本上不能分辨資訊正確性 .資訊接收方對於課題的關切程度有限,為吸引注意,需用各種手段「吸睛」 . 第二種是【內群溝通】 .朝向特定對象,彼此之間是認識的,甚至是熟悉的 .溝通對象彼此之間有高度重疊的關切與利益 .溝通的目標有多重面向,視溝通對象關係而定,例如:塑造共同文化與價值觀、傳遞專業創見與知識、連結彼此之間情感與社群意識、提升溝通群體之間的歸屬感或光榮感。 . .KPI:不能只以銷售數字、點閱率為指標。由於目標較為抽象,也需要設計合適的 KPI,例如:群體的知識提升程度、文化與價值觀塑型程度、歸屬感或光榮感提升程度…。 .接收資訊的對象對於溝通課題有基本的知識,能夠「看門道」而不是「看熱鬧」。 .資訊接收方對於課題本身就有相當程度關切,溝通內容「有料」與「精確」相當重要 (溝通手法的有趣精采與品質也很重要) . .案例: – 產業中的先驅者,與同業與相關業界人士進行觀念溝通與介紹 – 客戶是數量有限的專業人士,或是業界廠商,進行知識行銷 – 專業協會或社群,欲培養成員之間的認同感,傳播介紹見解知識 – 家人或宗族,為重視的人留下回憶,傳承其人生經歷與智慧 – 地區性政治人物,與該地域的領袖人物與熱忱民眾溝通見解 . 在這兩種溝通形式中,「大眾傳媒」為人們了解已久,而現今我們所處的世界,也已經充斥著這類的溝通訊息。相對而言,當前社會中還極為欠缺【內群溝通】,也因而許多價值空缺有待填補。 這部分,是我在【真識】這個事業中所想要做的。在接下來的幾篇文章之中,我將描述多種服務的對象與情境,以及這個服務為什麼對於當前社會是重要的。 . 系列下文:服務對象與形式 ー【真識】核心精神與服務說明 (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