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on 2020-04-282020-07-07 by aranrust 更完整的「富足」,要效法會計學 會計學教會我們用更完整的方式看待「資產」,同樣的思維與眼光,應該用在更廣闊的人生之中。 . 沒有基礎會計學理解的人,常常會把「資產」看窄了,以為資產就是「現金」。也就是說,當你花錢買了電腦,現金變少,就變窮了。 . 會計學最前幾章,必定會教「資產負債表」。這一章簡單來說,就是告訴我們,要用廣闊的觀念看待「資產」。資產不只是現金,也包括定存、股票、基金、債權、機具、車輛、土地、廠房、專利、名畫、古董、著作權…。 . 當我拿現金買卡車,我當下是沒有變窮的,我的現金減少,但多了卡車,總資產沒變。日後,卡車逐年折舊,這項資產逐漸減損;但若我用卡車經營事業有收入,又會讓資產回補與增加。 . 沒有用完整的眼光看待資產,一個人必定幾乎無法做出正確的商業決策;因為他無法正確衡量一個決策帶來的資產變化。這也就是為什麼,商學院的第一年,必定要教會計,即使他們不當會計師。 ****** 面對人生,我們也有需要像「會計學」一樣,擴大我們對「富足」的理解。 . 沒有正確理解的人,常常會把「富足」看窄了,以為富足就是「資產」。也就是誤以為,每當你的資產減少,你就變得不富足.每當資產變多,就是富足。 . 關於富足,我們只算進財產是不夠的。對我們的人生而言,事實上存在著一張更大的資產負債表。 . 假設我們的資產完全相同,但我身患重病,但你的身體健康的,你就比我更富足。或者,你有三十個生死之交的知心好友,我孤家寡人、無人理睬,你就比我更富足。 . 又假設我們的資產完全相同,你生活在一個風光明媚、青山綠水的地方,我生活的地方空汙嚴重,PM 2.5 每天紫爆,沒戴口罩就容易發氣喘;這樣,你就比我更富足。 . 富足應該是一張比資產總表更大的清單,其中應該包括健康、情感、環境、社會的平等法治自由度… 更多無法轉換成錢,難以用錢購買的項目。 . 而我們的人生,所有努力、成就認定、拼搏與爭取,都應該是面向「完整的富足」,而不是僅思考資產,當然更不是金錢。 . 一個人對人生目標的認定與衡量,距「完整的富足」架構愈遙遠,他愈容易做出對個人而言錯誤、得不償失的決定。 . 一個社會的普遍風氣,對成就的判定、對理想人生的想像,距「完整的富足」架構愈遙遠,這就愈是容易變成扭曲與荒唐的地方。 . 「完整的富足」架構中應該有什麼呢?如何衡量呢?如何追求呢?這個問題,是我接下來,要花很多很多時間,去思考與探討的。. . 註:真識紀傳服務,為人們記錄與探討人生成長與蛻變的歷程。更多細節資訊,歡迎參考置頂留言中的連結檔案。 文章導覽Previous post: 我們在找一種企業領袖Next post: 【發展年鑑】的意義與價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