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眾傳媒 vs. 內群溝通【真識】核心精神與服務說明(一)

我的職涯最初十年,主要是以公共事務為事業的核心。先是擔任政策研究員,後是以寫作(專欄與出書)為切入點,討論人才培育課題。

在我工作接近十年的當口,我一再思考:我接下來的十年,二十年,三十年,我要做什麼樣的事?是這個世界所需要的、是我在這個時代與環境合適的位置、是我的才幹最得當的發揮?

從 2017 年,開始經營【真識】這個事業,從「家族紀傳」服務開始,隨後在案件上日有擴大與調整,現在,【真識】的事業核心將鎖定在:【內群溝通】這個主軸。

在做【真識】事業的過程中,我發現社會中確實有兩種溝通需求:

第一種是大眾傳媒:

.針對大眾,對象極不特定,彼此之間基本上是陌生的

.溝通對象:彼此之間一致的關切與利益甚少,是彼此分散的民眾

.溝通目標:刺激短期購買欲,或是品牌印象與好感(培養長期購買欲)

.KPI:往往是直接銷售數字、點閱率

.接收資訊的對象幾乎沒有專業知識,基本上不能分辨資訊正確性

.資訊接收方對於課題的關切程度有限,為吸引注意,需用各種手段「吸睛」

第二種是【內群溝通】

.朝向特定對象,彼此之間是認識的,甚至是熟悉的

.溝通對象彼此之間有高度重疊的關切與利益

.溝通的目標有多重面向,視溝通對象關係而定,例如:塑造共同文化與價值觀、傳遞專業創見與知識、連結彼此之間情感與社群意識、提升溝通群體之間的歸屬感或光榮感。

.KPI:不能只以銷售數字、點閱率為指標。由於目標較為抽象,也需要設計合適的 KPI,例如:群體的知識提升程度、文化與價值觀塑型程度、歸屬感或光榮感提升程度…。

.接收資訊的對象對於溝通課題有基本的知識,能夠「看門道」而不是「看熱鬧」。

.資訊接收方對於課題本身就有相當程度關切,溝通內容「有料」與「精確」相當重要 (溝通手法的有趣精采與品質也很重要)

.案例:

– 產業中的先驅者,與同業與相關業界人士進行觀念溝通與介紹

– 客戶是數量有限的專業人士,或是業界廠商,進行知識行銷

– 專業協會或社群,欲培養成員之間的認同感,傳播介紹見解知識

– 家人或宗族,為重視的人留下回憶,傳承其人生經歷與智慧

– 地區性政治人物,與該地域的領袖人物與熱忱民眾溝通見解

在這兩種溝通形式中,「大眾傳媒」為人們了解已久,而現今我們所處的世界,也已經充斥著這類的溝通訊息。相對而言,當前社會中還極為欠缺【內群溝通】,也因而許多價值空缺有待填補。

這部分,是我在【真識】這個事業中所想要做的。在接下來的幾篇文章之中,我將描述多種服務的對象與情境,以及這個服務為什麼對於當前社會是重要的。

系列下文:服務對象與形式 ー【真識】核心精神與服務說明 (二)

返回上一頁